看好四大投资方向:生殖医疗、银发产业、中医药产业、其他特色医疗。
“投资健康,也要健康投资,做有温度的投资人。”
采访期间,施少斌金句频出。他毕业于中山大学生物化学专业,先后获得中山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硕士学位、企业管理专业管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广东贝英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从中药厂研究所科员、销售员、厂长秘书到王老吉药业董事长,他在2004年将“羊城药业”改名为“王老吉药业”,重新塑造品牌,激发市场活力。从国有企业到自己创业,在股权和资本迅速发展阶段,他选择创立股权投资公司,成为一名投资人,深耕健康产业及其资本投资模式。三十多年来,施少斌横跨医药、文化、金融投资等领域,涉猎颇多,但始终心系健康产业。“我们始终践行‘产融结合’理念,努力做到比产业更贴近资本,比资本更了解产业。”施少斌认为,未来通过股权投资来推动医疗健康产业发展,也能实现真正的实业报国。
“把读书当成一种投资。”施少斌的本科、硕士、博士都在中山大学完成。
本科毕业后,分配到敬修堂中药厂。大学研读生物化学专业的他相当于要重新适应,学习中药相关知识。90年代末攻读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后,就去王老吉当掌门人。2008年攻读企业管理博士,毕业后,去了珠江钢琴当一把手。“技术人员要有市场意识,做市场的也要有技术头脑。”做一名复合型人才,是施少斌第一个老板对他的启发。因此,2001年加入羊城药业后,施少斌和团队便积极推进品牌扩张战略。2004年,他将“羊城药业”改为“王老吉药业”,打造品牌差异化优势,使王老吉品牌从“两广”走向全国,提高市场竞争力。当年,施少斌被评为中国十大策划风云人物。从品牌塑造、团队构建、宣传营销,施少斌不断在新领域挑战自己。他表示,营销策略有经典4P,分别是产品(product)、价格(price)、渠道(place) 、推广(promotion)。在健康医药、钢琴行业都一样,区别只是在于营销手段的细化。“从我的角度来看,就是用好人才、定好方向、带好团队,合理调配资源,不存在行业之间的障碍。”施少斌总会从健康角度激发新的需求,通过创新品牌策略,把市场延伸到更多领域,形成一个以健康文化为核心的产业链,逐步实现了珠江钢琴的产业升级。他认为,从文化产业属性上看,钢琴也属健康产业,音乐可舒缓压力,还可以陶冶性情。“比如现在兴起的音乐疗法。”在品牌塑造上,“关键要别人认为你是谁,那才叫品牌。”按照这个方向打造平台,让大众认可产品和服务,战略才算成功。2017年,施少斌解锁了一个新身份——健康产业投资人。他在广州创办了广东贝英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后来,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在广州开展战略布局,设立了专注于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的中民投健康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施少斌接受挑战,成为创始合伙人。“多年来,我们既服务于产业,又服务于资本。在产业和资本之间,起到纽带连接作用。”从实业家到投资顾问,继续助力医疗健康产业的快速发展。“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投资人,要有战略眼光,给企业赋能。”施少斌将投资和顾问相结合,受托股权管理业务,主要聚焦在“募、投、管、退”的“管”。股权投资分为基金募集、基金投融、投后管理、资本退出四个阶段,即募、投、管、退。●资金募集:在筹备阶段,根据拟投标项目或意向出资人的诉求,拟定基金方案。目前主流的资金募集对象主要有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政府引导基金等。●基金投融:资金到位后,寻找优质的投资标的。项目投资有严格的风控合规标准。●投后管理:管理投资的项目,内容包括投资协议执行、项目跟踪、项目治理、增值服务四部分。●资本退出:投资企业上市后,投资公司通过退出实现盈利。
施少斌解释,“如果投了项目,但没有时间做投后管理,或者专业度不够,我们来把关,我们联合各方专家,对市场投资作出清晰的判断。”
投后管理,是为了降低投资项目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随着经营环境的变化,面临的风险有来自市场、政策、技术、管理、法律诉讼等各方面。“‘管’看起来是在约束企业,但我们提倡的是,一定要服务好被投企业。”贝英基金接受投资人委托后,首先要规范被投公司行为,以便能够走得更远,发展得更好。“在发展中规范,而不是在规划中过分强调规范,最终可能是限制了发展。”其次,给企业赋能。公司除了内部发展,还要外延扩张,这时会需要资本的支持。贝英基金站在企业角度,制定战略,利用好资源,推动战略落地,助企业做强做大。“投资主要是讲风口、讲趋势。”跻身投资领域后,施少斌对目前的投资趋势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以下健康产业赛道,前景向好。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末人口比上年末减少85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6%,人口总量有所减少,也是我国60多年来首次出现人口负增长。但施少斌认为,这不意味着人口红利消失,反而对人口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生殖医疗,一方面可以为不孕不育人群提供辅助手段,提高出生率;另一方面可以尽早发现潜在遗传病相关基因,及时干预,减少家庭负担。优生优育,行业未来需求可观。据测算,“十四五”时期,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占比将超过20%,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同时,我国人均寿命延长。《“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在2020年的77.93岁基础上“继续提高1岁左右。”到203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到80岁以上。这意味着,我国深度老龄化社会将至。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是银发产业亟需解决的问题,未来市场规模也随之扩张。“整个产业链要从提高老年人口生活质量的角度布局,做到医养结合。”《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等国家纲要性政策文件的实施,从战略层面进一步完善了中医药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施少斌表示,如今健康理念逐渐从“治疗为主”转为“预防为主”,而中医治未病,适用于全生命健康周期,在政策利好下,中医药行业整体规模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施少斌认为,在创新药赛道,21世纪可能是一个细胞治疗时代,全球范围将有更多干细胞治疗应用于临床。同时,当前国家政策鼓励国产替代。在健康产业,国产医疗器械有望真正突围成功。“国产价格偏低,不少人对效果存疑。实际上,一个医疗器械的成本,更多是体现在研发费用上。一旦形成规模生产,成本可以降到很低。”企业管理常会提到“木桶效应”,即一桶水能装多少,往往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然而,在如今的企业发展中,“还可以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板。”他认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是一个寻找长板的过程。通过参照长板优势,可以得到更高的站位,最终实现特色化、差异化,跟国际接轨。“这就是企业发展的战略意义。”贝英基金在选择潜在投资企业上,也会优先考虑这一点。“首先会看赛道。在各个细分赛道中,分析市场潜力及目标用户,在中低高端区间做权衡。其次会考量团队能力。分析团队结构是否合理、领导人能力是否满足、内部流程是否规范、股权机制是否存在等,做好尽调,不仅要看现状,还要预判未来。”不断挖掘优质企业,永远往前冲,是施少斌的人生常态。视觉设计 | 黎倩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