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多政策红利正在释放。
近日,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粤港澳大湾区“港澳药械通”第二批指定医疗机构名单的通知》,“港澳药械通”指定医疗机构数量再增14家。如今已累计19家。
根据《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监管创新发展工作方案》,“港澳药械通”政策是指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指定医疗机构经广东省审批后,可使用临床急需、已在港澳上市的药物,以及使用临床急需、香港公立医院已采购使用、具有临床应用先进性的医疗器械。
此举将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药品医疗器械创新发展加速。
2021年8月,“港澳药械通”政策在粤港澳大湾区内地城市正式扩展实施,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从医疗机构资质力量、合作建设医疗水平和所有制经营形式等因素综合考虑,审核确定了首批5家内地指定医疗机构,包括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广州现代医院、广州和睦家医院、珠海希玛林顺潮眼科医院和中山陈星海医院。结合临床急需的港澳上市药品医疗器械在内地的实际使用情况,如今新增的第二批指定医疗机构为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广东省人民医院、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贸区医院、珠海市人民医院(横琴院区)、东莞松山湖东华医院等14家医疗机构。据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的数据,“港澳药械通”政策落地以来,截至2023年2月12日,累计获得批准急需进口药品23个(共46个批次),医疗器械13个(共15个批次),共惠及1789人次。广东省药品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苏盛锋说,“港澳药械通”政策试点以来,恩曲替尼、劳拉替尼等目前全球较新的抗癌药品,已通过“港澳药械通”政策进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临床使用,为难治性、特定基因突变型癌症类型患者提供了替代性治疗方式。据悉,依托“港澳药械通”政策,赛诺菲旗下新一代靶向 CD38单抗Sarclisa(Isatuximab)近日获批先行引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多发性骨髓瘤创新药迈出了走向中国患者的第一步,让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其他区域的患者多一个新选择。华润广东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霍佩琼认为,港澳药械通政策对进口药品持证企业吸引力主要在于证据采信后缩短上市时间,在专利期形成巨大优势。指定医疗机构使用急需药械所收集的真实世界数据,将助力缩短人民群众接受国际新药的治疗时间。相关专家表示,如今,“港澳药械通”为内地创新药械市场打开了一个通道,让外面的水得以灌进来,从而形成良性竞争态势。在“港澳药械通”政策指引下,创新药械在大湾区的引进速度大大提升,有助于探索将国际新药临床真实世界数据用于进口药品注册上市许可,加快推动国际新药在我国的上市进程。但同时也对我国创新药企业提出了全新的挑战,激励我国创新药企业、医疗器械企业不断提高产品创新能力、研发创新能力,加快国际化步伐,通过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