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部门联合发文,五大利好!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等未来产业迎新风口

发表时间:2024-02-07 16:24作者:生物医药观察


未来产业,是指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是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1月1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七部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意见》)。


当中提出,要重点推进未来制造、未来信息、未来材料、未来能源、未来空间和未来健康六大方向产业发展。


在未来健康方向上,涉及多项生物医药产业相关的利好措施,释放出五大利好信号——

加快细胞和基因技术、合成生物等前沿技术产业化

● 细胞和基因技术


毋庸置疑,细胞与基因疗法已成为全球医药产业竞争的百亿新赛道。

细胞和基因技术,是生命科学的前沿领域,涉及再生医学、免疫治疗、基因治疗等多个方向。全球头部药企、各国政府都在加速布局。

去年年底,由国家发改委牵头修订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 年本)》,自2024年2月日起正式施行。

其中,将细胞培养、细胞治疗药物等列入鼓励类产业目录。鼓励类主要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有重要促进作用的技术、装备及产品,聚焦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关键领域。

合成生物

以合成生物为工具进行物质加工与合成的生产方式,有望彻底变革未来医药、化工、食品、能源、材料、农业等传统行业。

从“十三五”开始,合成生物学被列为战略前瞻性重大科学问题和前沿共性生物技术,北京、上海、深圳、天津等地方政府也陆续将合成生物学列为发展规划的重点关注领域。

比如深圳《光明区关于支持合成生物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合成生物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创新链建设、产业链建设、生态链建设以及合成生物界定等,其中对承接国家省市重点科技专项、新建改造 GMP 厂房、用房租金、建设产业公共服务台等四个方面的合成生物企业最高给予 1000 万元支持

图源:壹图网

2022年,科技部投入1.86亿支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合成生物学”重点专项,构建实用性的重大人工生物体系、创新合成生物前沿技术,促进生物产业创新发展与经济绿色增长。

在政府政策、资本推动下,合成生物学行业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机。

根据麦肯锡的分析,预计在2030-2040年,合成生物学每年带来的经济影响将达到1.8至3.6万亿美元。

推动5G/6G、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新型医疗服务,研发融合数字孪生、脑机交互等先进技术的高端医疗装备和健康用品

如今,以5G、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广泛应用。

随着数字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将持续赋能医疗服务往高效精准、创新升级方向发展,正逐渐从场景探索走向商业化。

比如在病理诊断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计算机辅助智能阅片成为可能,能够显著提高阅片速度,提高工作效率,有效解决细胞病理医生严重不足的问题。

再比如,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自主研发的5G远程高精眼科手术机器人,可以实现微米级精度的远程运动中心控制和末端重复定位,能模拟和替代人手操作,并实现跨时空限制。

未来,在新技术加持下的医疗服务,将迎来行业风口期,推动健康产业升级。

打造智能适老的医疗健康终端,提升人民群众生命健康质量

近年来,银发经济发展步伐加快,市场前景看好。

我国预计在2035年,60岁以上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占比超30%。到2035年,银发经济规模将达到30万亿元左右,占GDP比重约10%。

如今,技术的发展也在推进银发经济产业升级。

1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意见》正式出台。这是中国首个以“银发经济”命名的政策文件。当中提出要聚焦多样化需求,培育潜力产业——

打造标示性创新产品,如脑机接口

脑机接口,是指在人或动物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的直接连接,从而实现脑与设备的信息交换。

《意见》提出,要突破脑机融合、类脑芯片、大脑计算神经模型等关键技术和核心器件,研制一批易用安全的脑机接口产品,鼓励探索在医疗康复、无人驾驶、虚拟现实等典型领域的应用。

脑机交互技术也是医疗器械领域重要前沿方向。

去年发布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明确提到,在医疗健康领域,围绕神经系统损伤、损伤后脑认知功能障碍、瘫痪助行等康复治疗需求,突破脑机交互等技术,开发用于损伤康复的辅助机器人产品。推动脑机接口辅助康复系统等新技术新产品加速应用。

图源:壹图网

加大对未来产业的金融支持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基金、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加大投入,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带动更多资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

完善金融财税支持政策,鼓励政策性银行和金融机构等加大投入,引导地方设立未来产业专项资金,探索建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优化风险拨备资金等补偿措施。
为加快未来产业的发展,《意见》提出发展目标:



首页    |   行业报道   |   创新服务   |   领军企业培育   |   关于我们
联系电话(020)28098400
粤ICP备08029395号-1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13008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20120211


website qrcode

手机端官网

公众号
友情链接: